为促进学科交流融合、拓宽师生学术视野、释放科研创新活力,助力人大数学学科走向一流,无码av影片 设立“人大数学时间”,以专题研讨、高端学术论坛为载体,搭建数学思想充分碰撞、优秀人才不断涌流、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舞台。“人大数学时间”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立志通过交流与创新、提出重大问题,引领数学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成为对我国数学发展有贡献意义的平台。以下为“人大数学时间I”第三十期信息:
议程:
时间:9月24日(星期三)16:00 邵嗣烘教授报告及前沿问题探讨
地点:立德楼603
线上:腾讯会议:370-641-635
题目:面向智能的数学——Continuous & Discrete: Two Sides of the Same
主讲专家:邵嗣烘,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摘要:
人类智能的物质基础是由约1000亿个神经元组成的脑神经网络,但该网络如何产生智能一直以来都是悬而未决的终极问题。现在实验技术的进步让我们有望得到全脑神经元的高清图,进而为我们探寻上述终极问题提供了数据基础和实验技术。此趟探寻之旅的关键就是在脑神经网络上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来刻画由物质世界的物理定律演变成思想世界的意识智能的过程。本报告将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上述探寻之旅。一方面,基于量子力学的Wigner函数描述,我们将试图计算不同神经元间的量子关联,以期跨越量子世界和经典世界间的界垒;另一方面,作为更基础的部分,需要发展网络或图上的数学,我们将通过建立和离散问题等价的连续问题发展高效的算法,同时在网络上引入更多现代数学的概念,以丰富我们的武器库。在自然科学这个最后疆域内的探索注定是艰辛和不平凡的,尤其是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更是无人区。问题是清楚的,但是什么样的工具、什么样的数学能解决问题是不清楚的,这也正是我们开展面向智能的数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报告人简介:
邵嗣烘,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面上和青年等项目资助。主讲《高维数值方法》、《理论计算机科学与离散数学选讲》、《组合最优化算法》、《谱方法》、《数学分析I-III》、《数学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等课程。主要开展面向智能、量子和计算的交叉融合研究,落脚点在基础的数学理论和高效的算法设计,强调离散数学结构的设计、分析和应用。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高维数值方法、离散建模与组合优化、计算量子力学、图谱理论及算法、微分方程数值解和计算复杂性等。2019年入选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源青年科学家”、2020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2025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北京大学兴证全球基金奖教金杰出青年学者奖。曾获中国计算数学学会优秀青年论文一等奖、北京大学黄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北京大学学术类创新奖、宝洁教师奖和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等。